發布于:2020-06-11 16:55:00 |
來源: |
點擊率:
我國鋼結構行業是典型的基礎設施和投資拉動型產業。今天鋼結構行業的成就與輝煌,大多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奮力奔跑中贏得的。
有一位鋼結構專家在采訪中曾對記者說:“中國鋼結構工業從前是生產拼產量、工人拼健康、發展拼速度……逐漸我們得到先進的同時也輸掉了環境,而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樣的闡述誠然比較冷酷,但是不可否認,我國鋼結構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悄然而逝,放慢腳步思考出路,這是從“黃金十年”到“綠色十年”的變革之路,而重筑鋼結構行業新秩序則是當下的重中之重。
如何重筑,想來這是一道難題。同時,如果解開了這道難題,則是揭開時代新篇章的行業壯舉。
如今,更多人開始明白,今天我國鋼結構行業倘若用“奔跑”這個老方法來完成淘汰落后產能、技術自主創新以及產業整合升級是行不通了。要找的是一條出路——一條擺脫鋼結構產業產能過剩的出路,一條以新技術集成為先鋒動力的出路,一條以建設生態文明為核心的出路。
談到出路,有人片面地將之理解為中國鋼結構、玻璃產業的“華容道”,亦有人偏激地將之理解為鋼結構行業央企市營模式的一場“獨立鉆石”游戲。
而在11月25日廣州鳴泉居會英殿的自主創新論壇之后,更多人發現,將中國鋼結構行業當下自主創新命題,比作“華容道”與“獨立鉆石”,顯然是悖其時代特征的。
可以說,這種誤讀,還是不曾脫離過去習慣的線性思維。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九死一生”與“過河拆橋”的過程,這是一場團結跨界、集思廣益的創新。
首屆中國鋼結構自主創新論壇則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要求之下拉開序幕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讓生態文明成為發展導向,中國鋼結構行業人需要拋棄傳統的發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用生態文明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價新時代的新動作。
在今天氣候危機與產能過剩警示的時代背景中,中國鋼結構行業呼吁的自主創新是在共融與共生的主題中進行。也就是說,首先需要變革的是思維與觀念,把視野投向更為廣闊的領域……在首屆中國鋼結構自主創新論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管理集成、綠色設計、金融變革、機制創新等方方面面的新角色,矗立在中國鋼結構行業人的眼前。
這些角色曾經散落在行業各界,僅為配角,或稱友邦,而今卻將要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可見自主創新是個系統工程。并且,構成新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絕不是平面構成那么簡單,他是至少有三維結構的立體構成。
姑且以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筑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魯比克方塊來作為新技術集成的系統模型,尤其有貼切之處——魯比克方塊,也稱魔方——魔方有六個面,在傳統模式上分別是以上面黃色、底面白色、前面紅色、后面橘色、左面藍色、右面綠色。那么倘若紅色是信息,橙色是資本,藍色是能源,綠色是設計,黃色是機制,白色是技術,這一切都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成為共生的一體。對于魔方的變化來講,每一塊結構的轉動都會聯動所有的體系組成部分,“整合資源”則成為魔方游戲映射到現代行業發展的關鍵詞。
重筑中國鋼結構行業新秩序剛剛開始,籌措助力之時,我國鋼結構行業已經開始向技術集成創新時代邁進,必將開啟更加輝煌的“綠色十年”。